在过去,你可能不得不在档案馆里花半天或更长的时间,因为过程繁琐,或者你需要手动进入拥挤的仓库。现在,你只需要告诉工作人员所需的档案,工作人员用电脑搜索。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分钟!
这得益于档案数字化——一种新的档案信息形式。简单来说,就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形成档案信息库。
如何实现档案数字化?近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省档案馆了解。
省级档案馆工作人员将待加工的档案从仓库搬到加工现场进行清点,并办理档案交接登记。确认后,开始数字预处理,包括确定扫描页面、编制页号、拆除装订、技术修复等,逐一完成后进入档案扫描环节。
在现场,记者发现了一个熨斗。你还能像熨衣服一样熨文件吗?黄脆的文件能承受这么高的温度吗?现场的一名工作人员看到了记者的疑问,解释说,在扫描之前,我们应该确保文件没有皱纹。熨烫起到除皱的作用,但也要注意使用。熨斗的温度应保持在40摄氏度到50摄氏度左右,动作范围应根据温度进行调整。如果温度高,可以轻快扫描。
扫描完成后,开始进行图像处理。图像拼接、旋转边缘切割、图像质量检查……与美容编辑不同,档案图像处理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保持档案的原始外观。现场的数十名工作人员小心、专注于处理手头的档案,对于那些起皱的地方,他们逐一恢复。然后,经过编目、质量检验、装订仓库等步骤,完成了数字加工。
档案数字化是传统档案向数字档案转型的途径。省档案工作人员介绍,档案数字化可以恢复文件材料模糊褪色的笔迹,修复不完整的照片文件,有利于保护原始文件。此外,它还可以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