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标准与适应原则,因其需要涉及整个档案管理流程。为确保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保持合理的规范化管理技术,保持清晰严谨的工作态度。
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关注档案原件的归档保存与后续保管问题,一般采取原件归档管理方式来进行强化控制。档案信息化处理并不是意味着原件的功能丧失,相反,信息化过程中原件既可以作为证据,也可以作为调整登记与记录的主要依据,所以需要特别做好原件的管理与控制。
2、强化不同环节之间的摸索与配合。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属于系统工程项目,需要整个档案管理系统配合相关部门对接人员共同参与、积极讨论、合理落实,并不是某一个或者几个人就可以实现的。要发挥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功能与价值,必须确保信息整理、分析、挖掘与综合利用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
3、保密问题是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传输模式而言,信息化处理模式更容易出现信息泄露问题,不但会给单位带来不利的影响与限制,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巨大的风险累加,给单位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档案数字化原则包括:
第一,规范化原则。
规范化原则是指档案数字化时数据的格式、信息代码元数据项必须规范一致,以方便数据管理、检索利用和数据交换与共享。相反,数据格式、信息代码和元数据项不统一、不规范,将不利于档案的管理、检索利用和数据交换共享。
统一的规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化的档案信息的数据格式、信息代码和元数据项必须统一;二是数字化中应尽可能采用国家或国际标准,将数据格式、信息代码和元数据统一到国家或国际标准上来;三是数字化过程要规范,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循相应的规范。
第二,需求牵引,成本效益原则。
档案数字化以档案利用为目的,贯彻需求牵引和成本效益原则,根据需要,先数字化利用率高的档案,后数字化利用率低的档案。根据这一原则,应贯彻“五个优先”原则,下列档案应优先考虑建立数据库。
(1)常用优先
这是贯彻需求牵引原则,把利用频率较高的档案优先数字化,以满足当前利用的需求,增加数字档案馆的效益。
(2)目录优先
即把档案目录优先数字化,以满足检索需求。目录优先还体现为成本效益的需要。由于全文数字化建设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见效比较慢,如优先将档案的目录进行数字化,实现档案的计算机检索,以尽快见到效果。
(3)急用优先
企业在某一个时期有特定的专项任务,从而派生出对某一方面档案利用的紧迫需求,档案数字化时应考虑这一需求,将急用的档案优先数字化,以满足紧急需求。如产品开发时期有可能对某一老产品的档案调用较多,可考虑优先将该老产品档案数字化,以方便利用和满足业务发展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4)孤本优先
即把珍贵的档案优先数字化,以满足珍藏需求。数字化后,孤本档案利用可不用调用原件,可有效保护档案原件,达到珍藏的目的。
(5)特色优先
即将体现本企业特色的档案优先数字化,以满足特殊需求。不少企业档案机构保存有称之为“镇馆之宝”的档案,这部分档案较易引起利用者的兴趣,可优先数字化,有利于增强档案部门的影响力。
第三,安全性原则。
在档案加工的过程中要保证档案的安全性,既要保证加工场所的防火、防泄密等,有些档案涉及到国家机密,必须要妥善的保管,这类档案加工人员必须经过保密培训,并签署保密协议,人员也不能随意更换。
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数字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这些基本原则,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方法和创新的精神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就能够在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同时,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为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