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已成为提升管理效率、保障信息安全、促进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专业档案数字化归档作为这一转型的关键环节,通过将传统的纸质档案、实物档案等转化为电子数据,并进行规范化的整理和存储,实现了档案的高效管理和长期保存。这一过程不仅为档案的检索和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为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专业档案数字化归档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挑战,还对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数据的安全性和信息的完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专业档案数字化归档的主要内容:
1.制定工作方案,配备设施设备
① 工作方案应包括数字化对象、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成本核算、数字化技术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验收依据、人员安排、责任分工、进度安排、安全管理措施等内容。
② 建立岗位管理、人员管理、场地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档案实体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工作制度。
③ 配备专用加工场地,档案存放、数字化前处理、著录、扫描、图像处理、质量检查等工作区域分区布置;配备必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存储磁盘、档案整理加工工具;配备防盗报警、视频监控等安全管理的设施设备;
④ 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如需外包,应从企业性质、股东组成、安全保密、企业规模、注册资金情况等方面严格审查数字化加工企业的相关资质,指派专门人员参与外包业务的监督、指导,完成质量监控、进度监控、投资监控、安全监控和协调沟通等方面的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数字化场所、数字化加工设备、档案实体、数字化成果移交接收与设备处理等层面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要求。
2.做好档案出库工作
① 按照工作方案确定的数字化对象开展档案调取、清点、登记等前期准备工作,并提交档案出库申请,经相关责任人批准后,严格按照档案库房管理规定为数字化对象办理出库相关手续,并与数字化部门共同清点无误后,对档案进行交接出库。
② 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设置距离数字化加工场所较近的保管库用以临时存放纸质档案,并对纸质档案的领取与归还进行严格管理,认真做好检查、清点、登记等工作,确保纸质档案的安全。
3.数字化前处理
(1)确定扫描页
原则上应将确定为数字化对象的纸质档案全部扫描,不宜进行挑扫。如有不需要扫描的页面应加以标注。
密级档案不得与普通档案一同扫描,如需要扫描,需另设专用涉密计算机、扫描仪、存储磁盘,单独扫描单独存储。
(2)编制页号
① 对没有页号或页号不正确的档案重新编制页号。
② 重新编制页号时,应在统一位置书写页号,且不压盖档案内容。一般正面右上角,背面左上角的空白位置,距离垂直或水平顶边1CM处。如右上角、左上角已经编制页码,可以统一在左下角、右上角进行编制。
③ 采用硬度较小的铅笔编制页号。
④ 将破损页面、缺页等特殊情况进行登记。
(3)拆除装订
应以对纸质档案的保护为原则确定是否拆除装订。如需拆除装订物,应注意保护档案不受损害,并对排列顺序不准确的档案进行重排。特殊装订且拆除装订后需恢复的档案,在拆除装订物时应采用拍照等方式记录档案原貌,以便于恢复。
最后,专业档案数字化归档工作的推进,标志着档案管理从传统纸质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的转变。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专业档案数字化归档不仅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还为档案的长期保存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的深化,专业档案数字化归档将朝着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为档案管理现代化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支持。专业档案数字化归档不仅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步,更是推动各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