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就是借助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技术等,通过扫描设备将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这些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通过网络化互相连接,由计算机系统统一管理,最终形成一个有序的档案信息库。如此一来,档案检索查找快捷方便,提高档案工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减少群众的等待时间,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便利。
随着档案数字化的推进,档案的安全保密问题日益凸显。档案,包含有内部信息,有涉密信息,还有大量不易公开信息。一旦泄露,无论是内部秘密、个人隐私,还是国家的安全信息,都可能遭受重创。黑客攻击、系统漏洞、人为疏忽等,都像是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数字化档案的安全。因此,档案数字化中的安全保密工作,绝不容小觑,它是档案数字化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档案数字化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保密意识薄弱。在传统档案管理的理念影响下,部分工作人员对电子档案的特性了解不深,也未按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和提醒,导致部分工作人员错误地认为电子版档案资料可以随便复制,便“监守自盗”,小则损害个人信息安全,大则危害国家安全。
2. 档案数字化的安全性有待提高。数字化档案依托于网络建立,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把档案载体与档案的信息分离开来,通过网络整合关键信息共联,这样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加强,同时也给档案管理的安全带来了挑战。由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使用者的识别主要是通过用户密码和用户名,以及用户密钥来识别,一旦出现密码泄露或者丢失,网络管理系统不能做到人员识别,就会对档案资料的安全产生极大影响和威胁。
3. 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安全管理问题。为满足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要求,提高档案查询利用的效率,越来越多的单位对档案资源开展了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工作,但有个别外包公司并不具备档案数字化整理的权限和能力,不仅档案数字化工作没做好,反而很容易导致档案信息泄露。
档案数字化保密的具体措施:
一、设置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专员,增强全员保密意识。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保密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做好电子档案安全保密工作,建议设立相对独立、专业的技术管理岗位,积极引进专业对口、高素质的电子档案管理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依据最新的政策和制度,充分运用诸如病毒查杀工具、木马检查工具、电子档案“四性”检测工具等,全面提升电子档案保密管理工作水平。最终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安全又保障的优良局面。
二、严格做好库房管理工作。档案库房的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的关键,因此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
三、建立档案查阅权限动态更新机制。为提升电子档案借阅、查阅的安全性,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建立档案查阅权限动态更新机制,明确相关审批流程,加强档案利用的流程管控和审计,所有电子档案借阅流程经审批后,由系统自动登记授权并记录。同时在系统中增加电子文件下载后自动加载电子水印的签章功能,即电子文件离开系统时,系统会在电子文件每一页自动打上对应的密集标识即下载人相关信息,同时加入不可见的防伪水印,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涉密电子档案横传的风险,从而有效提升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四、在选择外包公司时,要注意多对比辨别,检查外包公司的涉密资质是否齐全,是否具备成熟的档案数字化经验和专业团队。
最后,档案数字化保密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需要从技术、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加强保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完整和保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档案数字化保密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保密措施,适应新的安全形势,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在安全的环境下顺利推进,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