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是我国浙江省省会,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湾,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都处于全国前沿。
杭州档案数字化加工的主要流程:
(一)纸质档案扫描
这是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基础环节。根据档案的材质、尺寸和数量,选用合适的扫描设备。对于普通纸质文件,高速文档扫描仪可实现批量快速扫描,每分钟能处理数十页,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大幅面图纸、古籍善本等特殊档案,则采用大幅面扫描仪或专业古籍扫描仪,确保高精度图像采集,还原档案细节。在扫描过程中,严格控制扫描参数,如分辨率一般设定在 300-600dpi,保证图像清晰,文字可辨;色彩模式根据档案内容,黑白档案选灰度模式,彩色档案用 RGB 模式。
(二)图像处理与优化
扫描后的图像往往存在噪点、倾斜、色彩偏差等问题,需进行图像处理。利用专业软件去噪,去除图像中的干扰信息,使画面更清晰;纠偏功能自动校正图像角度,确保文字水平垂直;色彩调整则让图像色彩更接近原始档案。对于字迹模糊或褪色的档案,运用图像增强技术,通过调整对比度、亮度等参数,突出文字内容,便于后续 OCR 识别。例如,对杭州某历史文化街区的老旧档案处理时,经图像处理后,原本模糊的建筑图纸和文字记录变得清晰可读。
(三)数据录入与索引建立
将档案中的关键信息,如标题、作者、日期、文号等录入档案管理系统。借助 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扫描图像中的文字转化为可编辑文本,大幅提高录入效率。但 OCR 识别存在一定误差,需人工校对,确保数据准确。同时,依据录入信息建立详细索引体系,用户可通过关键词、类别、时间等多种方式检索档案。如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中,员工能通过输入项目名称,快速找到相关合同、报告等档案。
杭州档案数字化加工时,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 设定独立的工作场所
档案数字化必须指定专门的数字化工作场所,应在指定的安全场地内开展工作。工作场所应配置监控系统、保密系统、安防系统。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工作场所内的工作状况。保密系统用于禁止工作现场的电磁泄漏、非法网络访问获取档案信息。安防系统用于实现人为偷盗、自然或意外事故的报警装置。在工作场所内,禁止个人随意使用互联网、手机通信以及一切信息传输手段。在进入工作场所前,要求工作者将与工作无关的设备全部放置在门外,由专人进行统一监管,并在周围放置磁干扰设备,禁止内部信号外传。同时根据数字化的各个环节,严格设立审查环节,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万无一失。
2. 加强软、硬件设施管理
硬件管理。档案数字化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调试解调器等,还包括硬件配套的输入输出设备、扫描仪、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软件等。首先对所有计算机设备、扫描设备、服务器等进行安全技术检测,不能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硬件模块和无线鼠标、键盘等无线互联设备,验证所有计算机设备没有安全隐患后才能运行。其次,对所有计算机加装加密软件,封闭所有计算机光驱、软驱、USB接口,禁止接入互联网。第三,加装电磁信号干扰器,防止主机电磁信号和显示器信号辐射。第四,计算机实行专人专机管理,设置开机口令,采用先进安全技术,保证计算机设备安全运行,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
3. 网络管理。网络是数字化所需要的重要载体,也是档案信息泄漏的根源,应采用百兆以上带宽的网络设备,用于数字化过程中各工序的信息传输和共享。在网络管理方面,应组成专用网络,并与其他网络特别是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进而有效地保障信息安全,严格禁止使用无线网络。为防止调试解调器密码外泄而导致TCP/IP协议被更改,可采用64位的16进制密码进行防护。
4. 存储介质管理。数字化工作场所严禁出现任何个人储存工具,如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防止信息通过储存工具外泄,同进预防通过此类工具将病毒木马植入到工作站中,对数据进行破坏或上传。光盘、磁带要采用恰当技术和安全措施进行读取、放像,防止磁道信息意外丢失。工作现场严禁数字工作人员对档案原件及档案信息的私自复印复制、传阅与外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