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 汉海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欢迎来电咨询

130-7105-5300

新闻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

130-7105-5300

技术过硬,据实报价

相关知识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相关知识

档案数字化质量

2025-02-19 18:00 已有人浏览 小编

  所谓档案数字化,就是利用各种信息采集设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不同载体上的模拟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息,并加以存储、组织、检索、维护的过程。

  档案数字化质量保证包括数字化项目必须满足的强制性要求、规范和标准。数字化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图像质量、元数据质量、档案管理质量和文件格式合规性。质量保证的目标是一致性和准确性,通过在整个加工周期内进行系统性的检查和分析,并实施纠正措施来防止偏差。

档案数字化质量

  相关机构必须采用的质量保证流程有:

  在选择设备之前,通过扫描参考目标并使用分析软件测量结果来量化扫描仪或相机的性能,确定设备符合技术参数;

  根据图像质量性能参数评估内部或外部供应商的成像系统;

  在数字化过程中,通过量化扫描仪或相机的性能来监控设备性能;

  验证生成的数字文件是否符合项目规范。

  在质量保证过程中必须测量的数字化属性包括:

  色彩准确性:通过计算标准目标色块数字成像结果与其预先测量的色彩值之间的色彩差异(ΔE2000)来衡量。对合适的目标进行成像并通过软件进行评估,可以确定与已知值的偏差,这是衡量系统记录色彩准确性的一个良好指标。

  色彩通道错位:通过红、绿、蓝光在像素错位方面的分布来衡量。该参数用于评估镜头的性能。通俗地讲,这被称为色边现象。

  亮度均匀性:衡量的是镜头从中心到边缘以及图像内各点之间对中性参考目标光照记录的均匀程度。

  档案数字化质量检查:

  数字化项目所创建的图像文件和元数据必须接受检查,任何与规范不符的地方都必须在文件被接受之前得到纠正。数字版本必须与源文件进行比对,检查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检查过程既采用客观测量,也运用主观方法来确保质量。

  检查是指测量、考察、测试或以其他方式将产品与要求进行比对的过程。检查过程包含抽样方法,以确定错误发生的百分比。在大型项目中,对所有文件进行目视检查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必须从每批数字文件中抽取具有统计意义的样本进行检查。

  可使用各种工具和脚本执行自动质量控制检查。例如,脚本可以检查和验证文件是否有正确的文件名、适当的文件顺序、正确的分辨率、位深度、压缩方式、色彩模式、文件格式或嵌入的色彩配置文件。

  自动检查通常作为质量控制的第一道关卡,所有文件都必须通过这些自动检查。自动检查的频率因项目而异,可以随着每一批文件的处理进行,也可以在特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或者在文件进入工作流程中的特定目录或序列时进行。

  人工视觉质量控制检查通常作为质量控制的第二道关卡。图像质量、元数据准确性和可读性等主观因素的评估效果取决于检查人员的技能和经验。

  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的必要性:

  1. 有利于提升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质量保障是确保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如果数字化档案出现质量问题,如信息不完整、模糊不清或无法正确访问,将直接影响档案的真实性和可用性。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审查,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确保数字化档案能够准确反映原始档案的内容。

  2. 有利于降低后续处理和维护成本。高质量的档案数字化可以显著降低后续的处理和维护成本。数字化档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其长期管理的效果。如果档案在数字化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后续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修复和重新处理。通过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可以减少这些不必要的后续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3. 有利于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档案数字化不仅涉及信息的转换,还涉及信息的安全存储和管理。高质量的档案数字化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信息泄露、篡改或丢失。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可以有效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确保其在长期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TAG:

与档案数字化质量相关的其他内容